3年前的今天,上证指数见顶5178点,随后开启了罕见的股灾和漫长的下跌行情。

经历了小段慢牛爬升至今年年初的3587高位后,又一路奔流下泄至今,截止日前沪深股市大盘报收3079点;

而基民也并不安稳,基金向来都是跟着大盘玩心跳,
所以说,金融投资市场里蔓延着一股悲观气息。
冰火两重天交替演绎。

当下股市不振,楼市火热;回想3、4年前,股市火爆时,楼市只能做冷板凳。
尽管在各大城市限购不断升级大背景下,整个楼市仍然呈现出“江山一片红”的涨势;

前几年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调控维稳,溢出效应叠加强劲的本地需求,使得二线城市(青岛),省会城市(南京、杭州、成都),网红城市(苏州、厦门)就像打了鸡血,而前阵子政策利好城市(三亚、丹东)的房价更是一飞冲天之势。

海南楼市“关门打狗”、成都“最严调控”等一系列政府应对政策措施后,溢出效应再次显灵,周边城市应声上涨,甚至小县城房价过万的也比比皆是,特别是在中小城市楼市似乎不再是一个投资,而是一种强烈情绪。

“一窝蜂的跟随,不选择的购买”在想要投资赚钱的个人购房者看来似乎并不奇怪,只要是房子较为火热的城市,不受政策限制的时候,有钱都去置办一套。
当一线买不了的时候买二线,二线买不了的时候就买周边买三线。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副如投石水波般层层推开的图景。
如果说一二线城市楼市火热尚在情理,中小城市的上万房价是否合理?

这究竟是理性投资,还是情绪使然?
是否具有可成长性?
以近期非常火热的成都为例,由于政府限价限购,符合购房资格者急剧减少,开发商急于回笼资金,成都的房价确实是暂时稳住了。
但周边甚至远一些的小城有的房子价格比成都新开楼盘定价还高,这样的市场敢投资吗?
成都热门区域过去一个月内开盘价格信息
成都与周边城市2017年经济数据对比
数据来源:链家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小城的楼市犹如股市,开始学会了讲故事,比如小县城奔走相告要撤县建市、修机场、建工厂、建大学…在诸如此类的各式故事中,房价也站上高点。
不讲价值讲故事,这样的情形多么熟悉,在楼市里不断发酵,恐怕这样的房价并没有很强劲的经济支撑吧。
成都与周边城市2017年经济数据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四川政府网等
在这组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完全并不是一个量级的经济体,房价差距因政策和非理性原因不断缩小,股市中的“博傻”行情在楼市中再现。
“价值投资”一词在股票投资里并不陌生,其实同样适用于楼市。

在限购政策下,很多投资者纷纷瞄向全国各地投资押注,还真得擦亮眼睛做好研判,研究清楚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逻辑后再下注也不迟。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说说你看好的城市及看好的原因

一般来说,人口增量是衡量经济增长和房价趋势的重要指标,从价值投资角度看常住人口数量、人才吸引力与流入、城市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GDP等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并不可少。

当然楼市的逻辑受情绪、区域、政策、经济模式等很大影响,如果非要按照经济学逻辑讲,乌鸦变凤凰、丑小鸭变天鹅,本就是极小概率事件,单纯投资思维看,对于这类“不确定性”的小概率事件,应给予折价而非溢价。
中国有强大的规模优势,房地产行业在过去的人口红利、政策红利、产业红利多期叠加下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陡峭上升曲线,不少人因此发家致富。
而当下,随着城镇化、人口结构、产业发展等发展到了新阶段,投资客无法再像过去那样随意买买买便能获得超额收益。
在当前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的当口,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电子信息、金融商务消费等新兴产业城市将弯道超车,产业结构互补的双子城市也将更有看头,根据国家的布局,国家级中心城市、七大城市片区经济带或许可以坚持看多。
回归理性,价值投资,不盲目押注,而是去寻找优质城市与目标,做时间的朋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