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独立之魂永不灭——血战斯特灵
《勇敢的心》是好莱坞电影的经典,也是古战电影中的经典,但谁又知道,电影与现实的差距有多大
一、苏格兰的沦陷
公元1286年3月18日之夜,对于大多数苏格兰人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晚上。就在这晚,他们的国王亚历山大三世在探望妻子的路上不慎堕马,当场身亡。
金霍恩的亚历山大三世纪念碑
国王没了,标志苏格兰人民享受了几十年的黄金时代也到头了。但更不幸的还在后头,亚历山大没有留下男嗣,唯一的女儿玛格丽特又在回国后不久突然身亡。这下王冠成了无主的金苹果,贵族们争先恐后地来抢,王位提名人最后竟达14人之多。苏格兰人头痛不已却无可奈何,此时国内根本没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来镇这个场子,眼看内战一触即发,他们只得走折衷路线,邀请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前来仲裁。
爱德华挺守信用,1291年5月,他如约来到苏格兰,但他的身后却跟着一大群全副武装的士兵……傻了眼的苏格兰人在刀剑的威胁下,不得不承认爱德华为苏格兰的最高领主。爱德华任命14位候选人之一的约翰·巴里奥为苏格兰国王(当然,这个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心满意足地回英格兰去了。
约翰·巴里奥
长腿爱德华(即爱德华一世)兵不血刃拿下苏格兰,自是欢喜不已。而苏格兰朝野的怨恨情绪却在唰唰地滋长着,约翰·巴里奥也不例外。爱德华一世枭雄,行为自然也带有十足的枭雄风格,典型特征之一便是极度的独断专行。在爱德华的铁腕统治下,苏格兰的独立权利被剥夺殆尽,巴里奥甚至频频被召往威斯敏斯特,为苏格兰法庭的裁决作解释,这对一位国王而言可谓是莫大的耻辱。1293年,爱德华远征加斯科尼,又要求苏格兰出兵参加。巴里奥终于忍无可忍,转而寻求与爱德华为敌的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帮助,1295年,法苏两国签订《老同盟协议》。有了外援,又得国内贵族支持的巴里奥终于下定决心与宗主翻脸。翌年,巴里奥宣布摒弃同英格兰的同盟关系,爱德华立刻在纽卡斯尔集结重兵,准备入侵。苏格兰人先下手为强,跨过索尔韦河,入侵英格兰,洗劫诺森布里亚和坎伯兰,两国战争正式爆发。苏格兰军队尽管抢得先机,但他们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实在不怎么样,当年4月的邓巴战役中,他们被由萨里伯爵约翰·德·瓦伦衲指挥的英军打得一败涂地,171位伯爵、骑士和绅士被俘。这其中就有在后来的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安德鲁·穆雷。
1296年爱德华一世入侵苏格兰(红色箭头为英军动向,蓝色箭头为苏格兰贵族军动向)
邓巴战役将苏格兰军主力一扫而空,也将苏格兰人的信心一扫而空,无数郡县望风而降。7月10日,巴里奥在布里琴投降,爱德华一把把王家徽章从他的罩袍上拽下,而后轻蔑地把这位“叛徒”送往伦敦塔关押。在这场仅仅持续了4个月的战争中,苏格兰失去了一切:所有残余的独立权、国家的全部档案、首都城堡的钥匙……连本国圣物“命运之石”也被爱德华带走。得到的是巨大的耻辱、一支庞大的英格兰占领军和两位作威作福的“太上皇”——爱德华废除了苏格兰国王制度,任命瓦伦衲和亲信休·格雷辛汉掌管苏格兰的政权和财权。苏格兰从此彻底沦陷。
命运之石,苏格兰王国的圣物,历任苏格兰国王都是在这块石头上举行加冕仪式的
二、动乱再起
1296年9月17日,在接受苏格兰领主们的宣誓效忠后,爱德华再一次志得意满地离开了这里。他相信这一次他的统治应该能高枕无忧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英格兰对苏格兰的征服实在太过顺利,也实在太快了,苏格兰人还没作好接受外国统治的心理准备,而英格兰人也还没得来及在苏格兰建立坚实的统治基础。爱德华所作的只是把沸腾的炉子用盖子强行摁了下去,但炉子下面却仍在熊熊燃烧着。
不到一年,苏格兰这口大锅内就又凶猛地翻滚起来,英国人的种种倒行逆施在这段时间内起到了不啻于火上浇油的作用:财政主管格雷辛汉贪得无厌,大肆搜刮,甚至将全苏格兰的羊毛尽数强行征集,运到佛兰德斯出售,以充作爱德华的军费;爱德华将苏格兰的圣职全部没收,交给英格兰籍僧侣,把苏格兰教会也逼反了;而长腿国王打算强征苏格兰有产阶级前往佛兰德斯,与法王作战的传闻更是搅得当地人心惶惶。在局势已经极度动荡的情况下,英王委派的官吏却仍在作威作福。1297年初,克莱茨代尔郡郡长威廉·荷斯里格杀害了一名当地的贵族女子,引起了轩然大波。受害者的丈夫威廉·华莱士悲愤之余,于当年5月率众突袭拉纳克城,为妻子报了仇。此事令华莱士名声大噪,被英格兰人压迫地苦不堪言的人们纷纷来投,华莱士很快聚集起一支队伍,又突袭了苏格兰重镇斯昆。苏格兰起义正式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