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动物黑洞
杭州长乔先后购买了至少27头海豚、18头白鲸,海豹眼养瞎、脸养烂这家也是一把好手。
CCA第一次去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是2015年,在那里见到了里氏海豚被网兜住,海豹眼瞎烂脸。之后几年,这家海洋馆也屡屡传出动物福利恶劣的新闻;再后来听说他们在无锡开了一家新的分馆,还进口了2头虎鲸。去年秋天我们再访了这个场馆,眼瞎烂脸的海豹不见了,海豚、白鲸的数量也对不上,同时多了一些别的动物,但情况也很令人担忧。
1.白鲸
根据新闻和实地统计,杭州长乔前后购买了18头白鲸,这次实地走访,只见到13头。工作人员表示有2头送去了郑州,但还有3头缺口。2016年馆内一头10岁白鲸“迎迎”怀孕待产的新闻也曾广为报道,但后生产是否顺利,幼仔是否成活,都没有任何下文。按照海洋馆的套路,有新生幼仔一定会大肆宣传---一边揽客一边彰显自己“为物种延续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即便父母是从野外抓的,幼仔也不可能被放回野外,全家都被用来盈利,永远失去自由);所以...有知道后续的朋友请留言或者私信。
杭州长乔-迎迎怀孕
这次还见到了一头离池壁特别近的白鲸,我们能很清楚地观察到它的异状和不适。视频虽然只拍了4分钟,但在我们观察它的半小时里,它的喉部和胸部都参与了类似恶心反胃的反刍的动作(而不仅仅是动动嘴这种简单的吸水吐水的动作);它也在水中保持着竖立的体态---水池空间很狭小,即便它横过身子,也没有太多空间可以游动。中途一些扭动的姿态也可能是身体有恙造成的。
13头白鲸挤在下图三个池子里(左边有点遮挡,但整个区域就这么大);再附上一张正视图给大家感受一下。自打被野捕圈养和用来表演盈利,它们这一辈子就被限制在这么一点点空间里了。再也见不到日出日落,感受不到浮冰海浪,不能自主觅食,不能下潜破浪;只能随时听着各种机器的杂音,忍受着表演期间的巨大声响,在有工作人员的时候吃到冰冻的死鱼,在狭小的池子里打转。


海豚(瓶鼻海豚/里氏海豚/短肢领航鲸)
根据我们的统计,杭州长乔从2008年起,先后购买了22头瓶鼻海豚,12头里氏海豚,4头短肢领航鲸;而截止2020年我们的实地调查,目前还有15头瓶鼻海豚,2头(有工作人员说另有2头在后场)历史海豚,2头短肢领航鲸被圈养在此。
短肢领航鲸体表环状的痕迹看起来像某种真菌感染,希望工作人员能取样检测一下。领航鲸的背鳍根本不算高,但在圈养下因为动物长期浮在水面(无聊、盼吃的、没有活动空间),这么低矮的背鳍都出现了垮塌。
领航鲸体表疑似感染
领航鲸背鳍垮塌
瓶鼻海豚分别和里氏海豚以及短肢领航鲸混养,大家每天这么近无处可躲,在自然界是不会发生的。场馆一边一厢情愿“给它们彼此找个伴”,一边活生生把它们从它们本身的族群里掠夺出来。
和领航鲸一起圈养的瓶鼻海豚
这次没有见到里氏海豚表演,它们被放在小的侧旁池子里,和另外几头没有表演的瓶鼻海豚挤在一起。在表演之前和表演之中,侧旁池子里的海豚都异常焦躁,可能是环境音太嘈杂,也可能是将表演和获得食物联系了起来而发现自己并没有多吃一点东西的机会。所有表演场的海豚除了要表演,还要陪客人拍照和其他亲密接触。
里氏海豚
侧边池子的海豚
其他动物(重点说几个)
这次在杭州长乔看到了海牛,感觉近几年海牛也成了海洋馆的标配动物。这里的海牛毫不意外也只能用关节在狭小的池子里打转。大家可以看到它们变形的前肢和磨秃的关节。
海牛关节变形,皮肤磨秃
海象
像所有野捕被圈养用来做表演的海象一样,狭小的笼子和水泥地面让它们的关节成熟很大压力,同样也出现斑秃,尤其是前后肢的关节处。海狮海象海豹的皮肤状况也非常不好,常常可见疑似真菌感染的痕迹。
海象斑秃
棕熊
在快离开的时候路过棕熊展区,听到很大的异响;过去一看,两头棕熊在持续摇晃和啃咬金属门。可能是快到饭点,但更多是无聊和受压抑;如果在野外,这些动物能按照自己的心情和节律寻找食物,休息和消磨时间;而且这种下沉式的熊舍让它们完全暴露在游客的视野里,没有任何可以躲藏的地方,这会给它们更多的精神压力,可谓雪上加霜。
棕熊啃咬金属门
在逛这个馆的途中遇到一些游客在四处取景,有一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个妹妹在领航鲸的圈养池前开开心心拍照,后面的池子里领航鲸竖立浮在水里(一种叫做logging的刻板行为-像木头一样呆着不动)。
希望大家能看看动物们被野捕圈养后的生存环境,当被困在圈养池,千百万年演化出的捕猎、社交、甚至简单的直线游动和下潜等行为也再无用武之地。这些看似光鲜亮丽的“美照”背后是野捕、圈养、一辈子失去自由。请想想它们本该有的自由生活。

#拒绝动物表演##不去海洋馆#请大家通过书籍、纪录片和负责任的野外观察去了解这些动物和他们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