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华为超越光速新闻引发的血案
华为超越光速了吗?并没有,只是事件的来龙去脉有点意思
xkcd: Duty Calls
一则华为2000公里时延0.1ms的新闻在互联网上不胫而走,从字面意思得出华为超越了光速70倍的结论,引发了广大网民(包括我)的怀疑和嘲讽。本就是一则笑谈,谁还没有个出错的时候,改就是了,下次讲话发言严谨些。
可笑的是一堆人在说自媒体素质不行,应该去看原文,原文是时延抖动balabala的。于是我就自我审视一下去找了一下新闻的来源和原文。整理了几个报道的来源:
其中除了IT之家写明白了是时延抖动控制之外,其他媒体在报道中都没有提到抖动控制的之类的词。本着认真的态度我又去翻了一下互联网博物馆发现IT之家最初的稿件也只有时延,没有抖动控制,后来更正为抖动时延了,且从截图来看时延0.1毫秒那个从一开始就是加红强调的。并非被大家发现其中错误更正后的强调。
IT之家修改前的文章截图
那么真的是媒体小编删掉了“抖动”两个字?然后我又看到了一则视频
是时延还是时延抖动?那些要我去看原文的,来听听原声
O网页链接
张文林自己在描述的时候使用的就是“时延”,而不是“时延抖动”,虽然结合上下文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人是可以意会到张总裁描述的是时延抖动,但是在一个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人那里(包括记着和小编),这很容易就混淆成了delay而不是jitter。既然一个专业人事用错了专业词汇,那就不要怪普罗大众消费你。
更进一步,我们回到这些报道上来,难道真的是小编自己写的稿子吗?就我整理看到的引用源头一共有三家:界面新闻、财联社和证券时报,其中界面说自己是转载,但是没有标明自己是哪里转的。那我们就来看财联社快讯内容:
财联社4月19日讯,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华为战略部总裁张文林称工业互联网对低延时、高稳定的技术要求很高。他透露,华为和紫金山实验室做了一个实验,相隔2000公里的距离可以做到0.1毫秒的时延,而且是确定的。“这样的能力能够满足它(工业企业要求)的精确性,包括车联网的精确需要。”
再来看证券时报的快讯内容
4月1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华为战略部总裁张文林称工业互联网对低延时、高稳定的技术要求很高。他透露,华为和紫金山实验室做了一个实验,相隔2000公里的距离可以做到0.1毫秒的时延,而且是确定的。“这样的能力能够满足它(工业企业要求)的精确性,包括车联网的精确需要。”
除去开头连标点符号都一字不差,这要不是公司PR部门的杰作,是无法解释两个报社两个编辑写出了连标点符号都分毫不差的文章的,是你,你信吗?
以下是我推测演绎,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某司在总裁发表演讲之后约好了几家媒体来发稿,主稿的发布方是在IT之家,但是介于IT之家内部发稿的管理措施,需要个引用来源,于是一篇通稿快讯就出现了,而这篇通稿就出现在了财联社和证券时报的网站上,之后就是几个主要媒体的转载执行了。之后发现了稿件的纰漏,IT之家作为这篇稿件的主发方进行了更正,但是其他几家媒体都是个转载执行就没有进行更正。
小编们也要洽饭,不要太难,要怪就怪公司PR供稿不仔细不专业,被人拿来消费群嘲是活该!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