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出数个席卷世界的大热电视剧的编剧家——野岛伸司(以下简称野岛),首次担任动画的原案和脚本工作——『奇蛋物语』(以下简称奇蛋),一方面有着年轻创作者们的热情和朝气,另一方面又能展现出极其细腻的演出,将其打造成一部个性丰富的“电影”,这部作品就是『奇蛋物语』。
那为什么本作成为了“Only one”呢?我们也对负责本作的核心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应的采访,将为大家带来以此为基础的全三回特集。最后一回,我们请到了四位工作人员,来为我们讲述一下关于创造出『奇蛋物语』这部作品的团队,他们又是如何合作到一起的。正因为是这部作品的制作现场,所以才可以产生某种化学反应,这部作品能成为“特别动画”的理由究竟是——
让“实力派”动画制作者齐聚的理由
——山崎:若林(信)和我(山崎)因为两人以前有在别的工作室一起共事过,所以是前后辈的关系,至今为止两位都参加了各种各样的作品、若林工作的时候我就会在一旁看着。「『跟着这个人走的话,不就能看到有趣的“景色”了嘛?』——他(若林)就是这样一位让我值得期待的人物。每次他(若林)都会“与时间赛跑”,在剩下的时间内,如果能“取胜”的情况下,他也会冒着危险去拼一把。我知道这对于作品的相关人员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虽然在集体作业中需要很大的勇气才能实现这件事,但我觉得他是一个每次都能够拿出好结果的人。」

——山崎以副监督的身份参与本作的契机,也是因为得到了小林惠祐(之前在别的工作室两人是同期)的大力推荐。他笑着说:「『这部作品、不对,应该说参与若林先生的作品一定会很辛苦,同时也需要一个在旁边辅佐这部作品的人,所以就把山崎加进来了』,故事就这样不断地进行下去了。当然啦、小林也以核心动画师的身份参与了本部作品,而且也负责了很多重要的镜头。而且「如果这部作品有小林参加的话…」,应该就会聚集很多仰慕他的年轻实力派动画制作者,一起加入到制作行列中。担任总作画监督的高桥(沙妃)也表示:“因为总作画监督要经常对表情进行修正,但这部作品真的能够让我把精力全部集中到这项工作上,原画的质量实在是太高了,实在是帮了我大忙。”、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真的对作品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此外,担任动作作画监督的川上(雄介)也强调了制作团队(制片人、制作desk、设定制作、各集数制作进行)的优秀性。「“最里面”有若林先生的才能,被他所吸引的创作者们会主动聚集到一起,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但将这些联系到一起的,就是制作团队的力量了。」,当完成高质量的作品时,经常能看到STAFF们向制作团队表示辛苦了的场面。虽然这部作品的制作进行,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参加,但每个人都投入了非常多的热情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动画不仅仅是作画,还有美术和摄影等各种各样的部分组成,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双方互相下达“指示”,谋求相互沟通的机会是非常多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破坏双方的积极性,制作团队就会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在『奇蛋物语』中,为了将导演想制作的东西和创作者想表达的东西相结合,拼命奔走的制作人员真的是数不胜数。」,川上对此毫不吝啬地称赞了起来。在这样的制作现场里,聚集了很多有志向的工作人员,亲身感受到他们热情的若林监督,为了创造出有“民主空气感”的制作现场,而四处奔走。因为我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想法”,作为“自己的事情”来思考,就可以创造出更加出色的作品出来。


基于taracod创作的概念艺术。有表账和里账所在的地下庭院和各集数的“奇蛋世界”等,在形象制作方面也为作品整体带来了很多亮点。山崎:「用CG制作的概念艺术也可以直接作为3D布局来使用,在美术板完成之前就可以跟大家进行讨论,真的是帮了我大忙了。」若林:「非常仔细地考虑了每个角色所处的空间和“空气感”,同时在植物方面的造诣非常深,甚至对植被做了非常详细的注释。果然和“有执念”的人一起工作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站在一旁的山崎先生这样说道:「监督为了这部作品,想要创造一个可以互相提出意见的“民主现场”。但是,实际上意见也有不一致的时候,所以总结起来还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但是并不会像奉行(泛指遵照实行和执行)那样吩咐你说:『听我的!』这样,『如果不是从演出的角度进行说明,让大家接受的话,那就不行!』,所以每次都会准备好面对面交流的场所。时间长的话也会比较磨损大家的神经,因为看到了这一幕,所以我想,至少要担任为监督做出决定的事情起“后援”作用的角色。」
——若林:「我一个人并不能完成整部作品,所以将我所思考的东西“传播”出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想,正是因为大家都非常勤勉,所以制作现场也会辛苦很多,在这次的现场,STAFF们“抓住”了我所说的——『如果是你自己的话,会怎么做』这句话语来进行工作。当然,我觉得每个工作人员都有着自己最想要珍视的地方,但我也相信在他们“身边”存有一种意识,那就是作为一部作品最需要重视的是什么,我认识这是在朝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作为监督最重要的是「能让STAFF们看到“多少梦想”」
——听了若林的话,让我稍微有点吃惊的是,「对于动画制作者们来说,『奇蛋物语』太过于“严肃”了,可能不怎么有趣」这样的发言。「每一个镜头都要去思考,这个镜头是为了什么而制作出来的,为了不让它单纯成为镜头内的“暴走”,在整个故事中这个镜头又有什么意义,我们也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讨论分镜和演出上的问题。有意识地避开,为了做一些只是为了把镜头之间相互连接起来的无意义的bgonly(只有背景美术)卡,虽然也有场景突然改变,将集数之间分开,让观众好理解的时候,因此,我觉得比起其他作品,这部作品所拍到的角色镜头数会更加多一些。」,若林告诉我们,看这部作品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记住如“电影”般的充实感,单纯地将镜头数限制也不能阻止演出很“充足”的秘密。对于这种调节,自身也是动画师出身的若林应该也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会偏离作品本身所追求的方向,那么到现在为止的努力就会徒劳无功了。毕竟画画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我想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做绝对会好起来的!』,因为要把自己所确信的东西交给工作人员,所以在讨论演出上花了更多的时间。」


——协助这次采访的四人,在制作现场是背靠背的座位,这样他们能够更好地密切交流,可以说对整体的制作带来了良好的影响。
——川上:「我认为在工作的时候,主要工作人员能够马上进行沟通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问、也可以用画画来进行交流。当你想用客观的眼光去评判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身边有能交换意见的人,就可以帮你大忙。特别是这部作品是“原创作品”的时候,所以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也是相当重要的,“纯粹”的动力也会因此而高涨吧。」
——高桥:「即使在工作的时候,也可以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然后留下一些有趣的记忆,在碰头会上也是这样,内容虽然是工作上的事情,但是能和小爱她们聊上好几个小时,感觉很开心。
虽然我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为我营造了一个,即使是我这样的人也能好好发表意见的环境,无疑对作品的制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意见发生冲突的情况也数不胜数,因为我觉得谁都有不能让步的部分。但,果然还是因为做出来的东西太好了,所以变成了很美好的回忆,我想这就已经足够了。」
——山崎:「四个人不聚齐的时候,就会去可以模仿不在的那个人(笑),如果自己回去后发生了什么很有趣的事情,就比较讨厌这种感觉吧,好像自己没有参与一样,所以也会“拖拖拉拉”地留下来,跟参加愉快的酒会一样,然后又开始聊起跟作品有关的话题。」
——若林:「大家都有抱着把作品制作好的志向,真是太好了。一旦忙累了就会说出『只有我一个人在受苦…』的话语,但这部作品的工作人员一直努力到了最后一刻,『因为大家都在努力,所以我也不能在这里放弃。』,为了他人而继续努力的人是最坚强的!对于我来说,周围的人都这么努力,而且也有很多人参与其中,所以我也不能任何可以屈服的理由。归根结底,我认为监督是够让STAFF们看到“多少梦想”的一个职位,是否能让大家觉得『由我们所制作出来的东西就是好的。』,正因为四个人聚集到了一起,才获得了可以努力下去的力量。」
——虽然采访了4位主要工作人员,但能够听到的内容,也只不过是离作品完成为止的一小部分而已,与附带原作的企划相比,原创动画的制作会更加耗费精力。虽然有作为基础的剧本,但本应视觉化的角色和舞台都是从头开始制作的,不难想象工作人员在创意上下了多少功夫。为什么创作者们要如此努力地来制作原创作品呢?其中一个答案就是,在采访中反复出现的「创作者们想制作出自己的作品」的想法。从制作角色的履历书到提出想法,让周围的人都参与进来,无论到哪里“停下”,都是工作人员为了“自己”而创作的,角色的想法、行动和之后会做出的动作,每一个都充满了真实感。

——若林本人对于描绘这部作品的坚持,他给了我们「除了在画面中所表现的东西以外的表现」这一不太像答案的答案。「第五集中,四个人在爱的家里一起玩游戏、彼此发生争吵,让人有了一种“一体感”,有时会产生『她会理解我吧…』的想法,但那一定是误会。虽然知道长大后就会明白这一点,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份很沉重的打击。我喜欢把描写的东西和心里所想的东西,用不同的形式描绘出来。不知不觉间就会拘泥的地方,应该就是这样的部分了。」
——这部作品不仅仅停留在了“娱乐性”上,它也拥有着某种力量,特别是能成为刺入青少年心灵的特别作品,大概是因为制作团队将这部作品以「纪录片」的形式做出来的原因。
——高桥:「对于我个人来说,这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制作这部作品所花费的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川上:「大概,再也做不出来这样的作品了吧。」
——山崎:「感觉就像青春时代那样,是一场有期限的“特别旅行”。」
——若林:「希望参与这部作品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出人头地,如果几年后也觉得『做了这部作品真好的话…』」
制作这部作品所消耗的时间,就这样成为了大家的“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