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就医新进展!武汉145家医疗机构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6日讯(记者胡琼之 通讯员王婷 孙建彬)为解决人民群众在跨省异地就医中“急难愁盼”等问题,近日,记者从武汉市医保局获悉,截至去年底,武汉市145家医疗机构开通跨省异地就医业务。今后,外地参保人在医保参保地备案后,在我市这些医疗机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和普通门诊费用(不含门诊慢特病)可直接结算。
异地就医指的是参保人在其参保统筹地区以外发生的就医行为。“参保统筹地区”即为我们医保缴纳所在地区,一般为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在长沙缴纳的医保,那么参保地就是长沙。在长沙以外的地区看病就医,这样的行为就是“异地就医”。以前,由于各地的医保数据正在逐步打通中,再加上各地执行不同的医保政策,所以,长沙的参保人如果在武汉生病住院或者看门诊,需要自己先垫付,然后再带着资料回长沙,医保才能报销。现在,这种情况正在不断改善。
为切实解决参保人个人垫付医疗费用和来回“跑腿”的问题,2017年9月,武汉市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医保直接结算。从去年3月起,武汉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普通门诊刷卡直接结算。
同时,武汉市更是启动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扩面增容工作。从2019年开始,武汉市逐步将全市公立三级、二级医院纳入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并由公立向民营医疗机构拓展,从综合向各类专科医院拓展,并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据介绍,目前武汉市145家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已经覆盖所有城区,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其中,不乏同济、协和这样优质的医疗资源。此外,三级综合医院看大病,社区看小病的老人在医院住院医疗费用,这些都能享受医保直接结算,进一步满足各地参保人员多元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异地就医会涉及参保地和就医地两地的政策和管理”。要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除参保所在统筹地区开通上述业务外,还需要就医所在的定点医疗机构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满足上述要求,参保人通过在参保地备案,就能完成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简单地说,武汉市参保人员到外地发生异地就医,如果就医所在的医疗机构是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那么武汉市参保人员在备案后(普通门诊无需备案)无需垫付,可持医保卡直接刷卡结算。如果外地参保人员到武汉市就医,则需要参保人参保所在的统筹地区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结算业务,且选择我市145家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后,可实现医保直接结算。昨日,武汉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特别提醒,“跨省异地就医是否需要备案,要看参保地政策”。
目前,全国各城市正在相继上线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异地就医的壁垒正在逐渐被打破,未来医保异地就医业务将更加便捷。武汉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更加智慧便捷的信息平台为支撑,武汉将进一步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逐步实现住院门诊费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在开通异地就医住院费用和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后,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开通异地门诊慢特病异地直接结算,“进一步扩大医疗卫生资源将在更大范围内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