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世界大揭秘,伯明翰大学带来古生物学新发现!
先有恐龙还是先有蛋?
除了动画和科幻片
我们对恐龙的真实了解似乎太少~
不过,伯明翰大学和中国的学者
近期有了对恐龙的新发现~
图片来源:Julius Csotonyi
伯明翰大学自1900年建校初始就与中国建立了紧密且持久的合作关系,其中古生物学是合作的主要领域之一。地球科学(古生物学)博士研究生慧芯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邢立达合作开展了一项在中国南部发现的恐龙胚胎研究。
视频来源:Lida Xing
在江西省赣州市的晚白垩世地层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枚昵称为“英良贝贝”的恐龙化石胚胎,它有着6600万年至7200万年历史,是迄今为止科学记录中最完整的恐龙化石胚胎之一。这颗恐龙胚胎为现代鸟类与恐龙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研究参考,表明窃蛋龙与现代鸟类在孵化前存在相似表现。
图片来源:Xing等人
据该项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地质大学邢立达副教授介绍,“英良贝贝”是英良集团董事长刘良在2000年左右收集的一批疑似恐龙蛋化石中的一枚。在2010年左右,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筹建期间对仓库进行全面梳理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枚重要的恐龙胚胎化石,目前这枚化石馆藏于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中。
视频来源:英良 | 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
经过对化石蛋中的恐龙胚胎进行研究,马慧芯和她的合作伙伴发现在目前所有已经发现的恐龙胚胎中,这只新发现的胚胎在孵化前呈现了独特的、与现代鸟类胚胎相似的姿势——头部埋藏在身体下,双腿置于两侧,背部弯曲形态。
图片来源:Aimee
根据化石胚胎短高且无牙的头骨,“英良贝贝”被确定为窃蛋龙类,即一类身披羽毛的兽脚类恐龙,目前已知来自亚洲和北美的白垩纪地层,它们与现代鸟类关系密切,其多变的喙部形状和体型很可能使它们具有广泛的食性类型,包括植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
图片来源:Lida Xing
研究员马慧芯认为:“恐龙胚胎是最稀有的化石,而且大部分都是不完整的,骨骼都发生了错位。我们对‘英良贝贝’的发现感到非常兴奋,它的保存状况非常好,可以凭借它来回答很多关于恐龙生长和繁殖的问题。有趣的是,这只恐龙胚胎和鸡的胚胎在蛋里的姿势相似,这表明它们在孵化前可能有着相似的行为。”

在对这个恐龙项目开展研究前,马慧芯曾是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生周炫宇领导的国际科研团队的一员,该项目主要研究在辽宁发现的一只侏罗纪时期翼龙。这一新品种被称为对握鲲鹏翼龙,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对握拇指翼龙存在的证据,也是人类首次发现具备这种特征的翼龙。在与中国北票翼龙博物馆的合作下,马慧芯的科研团队仍在对辽宁出土的脊椎动物化石进行研究。

期待着研究人员的更多新发现
为我们揭秘恐龙的世界🦕
想了解更多伯明翰大学的科研新发现吗?
👇 点击进入👇
「伯明翰大学官网」
与我们一起探索更多
对世界产生影响的研究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