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以水为邻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高地

编者话:作为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坚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守正创新,厚植“好地方”生态环境土壤。扬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其中一个缩影,扬州人以实干拼搏的精神,认真夯实发展质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现阶段扬州市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这也是我市有空气质量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

扬州与水生生相息,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名,京杭大运河的发端就在这里,扬州也是全国唯一一座与古运河同龄的城市,更是一座被水包围的城市,做好“水文章”是扬州较为重要的一件大事,把水的韵律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构建临水而居的城居典范。而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以下简称“新城〞)就处于江淮交界地带,所辖81平方公里区域内,水域面积占四分之一。大运河与邵伯湖交织于此,江河湖一水贯通,四水相汇,既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通道和淮河入江水道,又是扬州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中“七河八岛”更是扬州生态保护的典范。

新城一直推进长江大保护战略,不断深化拓展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坐拥“七河八岛”的生态科技新城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的同时,也在积极做好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研究和开发工作,统筹生态环境治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水利风景生态示范区,建设美丽扬州的样板区,让美丽新城呈现一种多元之美。

从空中俯瞰,几十余条纵横交错的河流穿梭不息、静静流淌;在运河边漫步,落霞与白鹭齐飞,一幅蓝天、碧水、绿林共同交织的巨幅写意生态画卷在此铺开,其中“七河八岛”被人们称作“没有围墙的水利博物馆”。其中,“七河”自西向东分别为:京杭大运河、壁虎河、新河、凤凰河、太平河、金湾河、高水河;“八岛”自东向西分别为:聚凤岛、芒稻岛、金湾岛、自在岛、凤羽岛、山河岛、壁虎岛、新河岛。

扬州生态科技新城,连续通过几年的打造,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传统内涵厚重积淀。新城以高质量推进大运河文化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古邗沟(横河段)遗迹等资源,打造水上观光游览线,建设以“环、廊、岛、河”为主体,覆盖全域的网络化生态廊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新城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胜地。

新城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七河八岛”水系沟通了南北交通,连贯起了绿色的生态新城。为切实保护和传承历史水文化,提升水生态环境,新城实施文化繁荣工程,出版发行《水韵船村》,大力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江淮文化、运河文化,营造出一座“水美、景美、人美”的新城环境。

金秋时节,扬州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内草木葱茏、绿水环流;三河六岸公园、扬州航空馆广场传来小朋友们嬉戏声;78公里滨水健身漫道路面干净整洁,精致的彩绘装点路面,道路周围绿荫覆盖,运河水系碧波荡漾,行走其中,让人心旷神怡……市民来运河边健身运动已成为新风尚。

近年来,生态科技新城通过顶层设计、制度完善,着力优化城市生态空间,强化生态环保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打造全域物业管理,创新管理河道,建立区、镇、村三级河长制体系,分别对应管理归江河道、区骨干河道、村庄河塘,定期开展河长巡河护河,范围内大江大河管理权属更加清晰,整体管护水平、管护效果明显提升。

新城四水交汇,江淮之畔,这座承载着“四个中心”定位的现代化新城正在悄然崛起。在产业发展的同时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民生福祉。伫立万福塔楼南北眺望,环岛旅游景观大道如一条绿丝带,飘荡在新城水系间,一幅以“水”为邻的生态画卷正在绘就。下一步,生态科技新城将紧扣“铁腕治污、优化生态、转型升级”三项重点,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高标准推动生态和经济的“效益双赢”,将重点围绕78大道滨河景观进行打造,如今全区河道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管控,达到长效管护的效果,使水更清、岸更绿、环境更优美。








